4
其实,“地陪”的出现并不稀奇。导游这个职业曾经吃香,是因为信息不对称——外地游客两眼一抹黑,需要靠本地人指路带玩。而现在,手机导航、攻略App都太发达了,去哪儿吃喝玩乐一查就有,还能比价还能看评价。有网友调侃:“现在去陌生城市,比起请导游,我更信大众点评。”传统导游含金量直线下降,不少持证女导游也开始考虑转型做自由职业者,比如阿雅,她考下资格证,却苦于没有门路,只能带些学校研学团勉强糊口。
和官方定义里的持证上岗不同,现在这些“双引号”的“地陪”,基本是个体户,不挂靠旅行社,更不用考什么资格证。只要你愿意,在平台上一注册,就可以开工。这让行业门槛骤降,但也给外界留下诸多遐想空间。“纯绿”“非纯绿勿扰”等字眼频繁出现,就是为了撇清关系,但总有人盯着标签挑刺。一位网友评论:“你说得再干净,人家脑补还是觉得暧昧。”而且有些人在介绍里还加上“半绿”“更多尝试”等模糊表述,无形中又加深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误解。
5
现实中,从业者大多只是单纯想赚点生活费。有女生主打增值服务,比如免费法律咨询;还有男生自称181cm温柔小狗,会帮忙砍价拎包聊天拍照,说到底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和便利体验。当然,也难免遇到一些奇葩客户,比如年纪相差巨大的“大叔粉丝”、或者服务结束被逃单的不愉快经历。这些故事在网上流传,让整个行业显得既新鲜又微妙。
但问题来了,这样一个灰色领域,到底有没有存在合理性?支持者认为,“我们用双脚丈量城市,用热情传递烟火气,为啥要被贴标签?”他们强调,“地陪”不仅满足本土人的社交需求,还帮外来游客深入了解地方文化,对小众店铺也是一种推广。不少官媒也站出来正面报道,说这是市场需求的产物,是就业渠道的新拓展,是消费升级下的新现象。今年五一期间,各种关于大学生做爬山伴侣、“高素质青春面孔成为新风景线”的新闻刷屏网络,可见社会认可度正在提升。
6
当然,也不能否认风险与争议一直存在。毕竟不是所有从业者都洁身自好,总有人借机浑水摸鱼,把原本健康的模式搅成浑水。因此,即便绝大多数人努力证明自己的专业和底线,那层难以撕掉的标签仍旧挥之不去。一位业内人士无奈表示:“我们管不了别人,只能自己问心无愧。”
7
那么,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市场究竟该怎么看待?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拒绝,还是理性看待其合理部分,同时加强监管杜绝乱象?不少网友留言道:“如果真的做到公开透明、规范运营,其实挺好的。”“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和工作的权利,只要守住底线,又何必妖魔化?”
归根结底,“地陪”究竟是在点亮城市角落,为平凡生活添彩,还是走在灰色边缘任由舆论误读?答案或许没有标准,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。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你是否愿意相信这样一种新兴服务,并且希望它如何发展呢?
来源:投行小伙伴
最后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,欢迎关注官方公号:灰产圈
灰产圈: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、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、网赚偏门项目解析、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现货配资最新消息。深挖内幕、曝光各类套路
发布于:山东省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